2023年12月7日 星期四

Lán ê 島嶼.lán ê 歷史

透過「看見臺灣」空拍鏡頭,我們終於理解「地理臺灣」的美麗與哀愁。
「Lán ê 島嶼.lán ê 歷史」要把我們的視野拉的更長、更廣,從頭瞭解「歷史臺灣」,讓聽眾真真切切感受臺灣的心跳與呼吸,你會發現它的獨特,進而珍惜它的多樣性,而它也將回饋你瞭解現在、面對未來。
跟著周婉窈老師「Lán ê 島嶼.lán ê 歷史」節目,一起探索「歷史臺灣」的美麗與哀愁。

日本接收臺灣、臺灣民主國、臺人保鄉衛土戰役

甲午戰爭是清日兩國為朝鮮而戰,清廷簽訂馬關條約,割讓遼東半島和臺灣、澎湖。由於三國干涉還遼,最後日本只取得臺灣和澎湖。條約中規定割讓後兩年內人民可以選擇去留,留下來的人就成為日本臣民。

噍吧哖事件、反殖民運動,以及文化啟蒙

在節目中,我們將介紹反殖民運動的歌曲〈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歌〉,以及〈美臺團團歌〉,那種昂揚進取的精神,仍能感動我們吧?

小台的故事、風港日軍招降上十八社、牡丹社事件的結局

您聽過1874年有排灣族少女被帶到日本「留學」的事情嗎?這件事情長久以來被懷疑是虛構的故事,但日本國家檔案的照片和文件證明屬實。日本人暱稱這位排灣少女為「小台」,為何小台會「被留學」?她到東京學習什麼?為何又被送回來?小台最後的遭遇為何?這些都很值得我們了解。

漢人社會的特色、歲時節慶,以及人口結構的問題

再十一天就冬至了,要吃湯圓。您想知道清代臺灣的漢人過哪些節日嗎?他們當然沒有情人節,但他們在七夕做什麼?台南市政府在推行的「做十六歲」,有歷史根源嗎?清代臺灣最大的人口結構問題是什麼?請聽節目中精彩講解……

原住民的神話和傳說

臺灣原住民的神話和傳說,數量非常多,內容十分豐富、多樣。最大宗的採集工作是日本時代做的,是在漢化、日本化,以及戰後基督教化之前採集到的,絕大多數還保留原初的面貌,彌足珍貴。

從琉球人船難受害到牡丹社事件

李仙得和卓杞篤簽訂船難救助協議,確實有效力,至少有三次西方船在卓杞篤統領的下十八社的海域發生船難,船難者都獲得救助。但1971年11月卻發生琉球人因船難上岸,被高士佛社和牡丹社族人聯手殺害的事情,何以如此?

海洋之子鄭成功(二)

為什麼鄭成功會做出這樣的選擇?他被帶回中國的成長過程如何?在滿人入關之後,在動盪的世局中,青年鄭成功有何際遇?他最想念的媽媽有來中國嗎?一個從沒帶過兵的書生為何會在父親鄭芝龍投降滿清之後,決心起兵呢?請聽此回分解。

從被封鎖到「歸順」到起事:霧社事件

您知道霧社事件的起因、經過,以及結果嗎?什麼是「第二次霧社事件」,什麼又是「十月清算」?如果霧社事件可歌可泣,那麼,哪些事情令人又歌又泣?希望本節目能回答這些問題。

開港通商、西方人來臺,以及基督教的傳教和影響

在這一講,我們首先簡單介紹商貿上的影響,其次介紹兩位西方人物史溫侯和畢麒麟。您想知道基督教在臺灣的傳教帶來了哪些影響嗎?是西醫、西樂、臺語羅馬字、新式教育,尤其是女子教育,還有傳教士對島嶼的愛和奉獻嗎?請來聽周老師怎麼說。

近代化、臺灣新的藝術世界

殖民統治是負面的,近代化本身卻是正面的,基礎建設有鐵路、銀行、郵便、電信、醫院等等,在制度方面,尤以近代教育成效最顯著。在近代化的過程中,臺灣產生新的藝術形式。

七日內最多人點閱

熱門節目